盛世危言

材質
焊鐵

尺寸
高3600 x闊3500

年份
2021

兒童語音導賞

鄭家大屋: 深巷古屋家風傳


1894年正是鴉片戰爭落敗、甲午戰爭再起之際,一部《盛世危言》政治著作悄然問世,以「富強救國」的思想對社會方方面面開出了一劑良藥,宛如春雷驚醒了多少有志之人;光緒皇帝如獲至寶,下令印刷二千冊分發臣子閱讀,康有為、梁啟超更是從中獲益,甚至影響了後來孫中山、毛澤東等人,一時間眾人將其奉為圭臬,被稱為「醫國之靈樞金匱」,後續共出二十多版、印刷了十多萬冊。

這部重要政論著作出自鄭觀應之手,他1842年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,後隨父親鄭文瑞移居澳門,鄭家世代書香門第,他深受父親影響,曾考科舉入仕,後於上海經商,曾任華人買辦;晚年惹上官非,回澳養病,正是這段期間在其祖屋埋案十年寫就巨作《盛世危言》。

這座陪伴鄭觀應的居所,俗稱「鄭家大屋」,由他父親籌建,於1869年建成,其後鄭觀應及其兄弟陸續增建。大屋地處西望洋山麓,面向內港坡地,視野十分開闊,卻身藏於深巷當中,要沿著媽閣街,在葡萄牙人聚居的亞婆井前地附近,拐入龍頭左巷才能覓見。大屋佔地四千平方米,作為一座嶺南派院落式大宅,與周邊葡式建築形成鮮明對比,讓人彷彿走入另一個世界。

高牆深院的鄭家大屋氣勢懾人,從兩層高的門樓邁入,繞過照壁前空間,便可一眼望到盡頭。大大小小的院落充斥其間,像圓形月門前的留月院、餘慶堂旁前的前院和隔壁迴廊構成的方形內院等等,別有意趣。更有意思的是,鄭家大屋內的灰塑、牌匾、木窗和紅瓦地磚獨具特色,強烈透出一股古典雅緻之美。而且別看它是以中式形制構建的大屋,細節之處竟悄悄融合了西方元素,像是門楣窗楣的式樣、外牆抹灰等,這種中西合璧的特色相當少有,可謂體現出那個年代西學東漸之風。

只是自從1921年鄭觀應病逝以後,50年代鄭家後代分居各地,大屋許多房間被分租出去,甚至曾有三百多人同時居住。當時不乏房客在這裡養蜜蜂、放羊,甚至連剪頭髮、辦學都有,可謂是「七十二家房客」,家家均不同。 直至2001年,政府才拿到鄭家大屋業權,翌年對鄭家大屋進行保護、修復工作,歷經八年,才得以恢復昔日面貌。2005年還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組成部份,被列入《世界文化遺產名錄》,2010年才向公眾對外開放。

今時今日,鄭家大屋迎來各式各樣的客人,有人參觀展覽了解鄭觀應的生平和大屋的歷史, 有人研究它中西融合的建築特色,也有人引入環境劇場重溫鄭家大屋昔日光景。鄭家大屋憑著豐富人文歷史意涵和獨特的建築之美,在澳門的名勝古蹟中享有一席之地,是遊覽澳門中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。